9534手游网 > 游戏百科 > 三国演义白话文第十五回 三国通俗版卷十五

三国演义白话文第十五回 三国通俗版卷十五

作者:佚名更新时间:2025-05-13 06:48:34浏览量:57人看过

第十五回聚焦官渡之战的最终较量,通过曹操与袁绍的正面交锋,展现战略博弈与人才运用的核心价值。本回以张郃献计、曹军奇袭乌巢为核心,揭示资源控制与心理战术的重要性,同时通过许攸投曹的转折点,深化"用人之智"的主题。

【战略布局篇】

曹操面对袁绍的四十万大军,采取"围点打援"的经典战术。通过分兵三路实施战略包围,其中徐晃部负责正面牵制,夏侯惇部切断袁军粮道,而曹仁则重点固守许昌防御后续援军。这种多维度作战体系有效分散了袁军注意力,为后续奇袭创造机会。

【关键人物篇】

张郃的连环计是本回战术亮点。他提出"十面埋伏"的立体防御方案,建议将粮草集中乌巢建立环形防御,同时安排精兵伪装成运粮队实施突袭。此计成功的关键在于:1)利用袁绍轻视曹军后勤的傲慢心理 2)建立三重火攻防线 3)设置双重预警机制。

【战术解析篇】

曹军奇袭乌巢的作战流程包含三个阶段:第一阶段佯攻曹营制造混乱,第二阶段分兵切断袁军粮道,第三阶段实施精准火攻。值得注意的是,许攸投曹带来的不仅是谋士团队,更带来袁绍内部防线的情报缺口,使曹军掌握袁军移动规律。

【历史启示篇】

本回揭示三个核心规律:1)后勤保障决定战争持久力,乌巢粮仓存粮达百万石 2)人才流动影响战局走向,许攸价值相当于十万精兵 3)心理战比单纯兵力更重要,曹军通过散布"袁绍必败"谣言瓦解军心。

【核心要点回顾】

官渡之战作为三国转折点,本回着重解析其战略价值:曹操通过"集中优势兵力+精准情报获取"的组合拳,将袁绍的绝对优势转化为战略劣势。张郃的防御体系与许攸的奇袭战术形成完美互补,体现古代军事史上"攻守转换"的经典案例。
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
Q1:乌巢火攻为何能决定战局?

A:曹军精准控制袁军粮道,同时利用火攻破坏其补给线,使袁军陷入"有兵无粮"的绝境。

Q2:许攸投曹带来哪些关键情报?

A:包括袁绍亲信张郃动向、粮草存储位置及防御薄弱环节,相当于掌握半张袁军作战地图。

Q3:曹军如何实现心理战突破?

A:通过散播"袁绍已败"谣言,配合曹丕假扮伤员等手段,成功瓦解袁军士气。

Q4:张郃连环计的具体实施步骤?

A:先建立三重环形防线,再设置"火牛阵"防御骑兵冲击,最后安排火攻小组伺机行动。

Q5:本回对现代商战有何启示?

A:强调资源控制与人才引进的重要性,类似企业需建立核心供应链同时储备战略型高管。

Q6:官渡之战的伤亡数据如何?

A:曹军伤亡约五万,袁军损失包括十万精锐及七位重要将领,直接导致北方势力重新洗牌。

Q7:为何说本回体现"奇正相生"?

A:正面佯攻(正)与奇袭乌巢(奇)形成战略配合,符合《孙子兵法》"出其不意"原则。

Q8:许攸为何选择投曹而非刘备?

A:曹军当前战局优势明显,且许攸更看重曹操"唯才是举"的人才政策,认为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9534.com.cn/bk/114803.html
版权声明: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,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,请发送到 zhazhatiyu#qq.com(#换成@)。
<<上一篇
>>

相关推荐

    最新文章

    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