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位于《三国志》第五十四卷,是研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生平与战略的核心文献。本文将系统解析该传的卷数定位方法、版本差异及检索技巧,帮助读者快速锁定核心内容。
一、历史背景与《三国志》体例
《三国志》共六十五卷,陈寿按国别划分纪传体例,蜀汉群臣传集中在卷五十四至五十七。诸葛亮作为蜀汉核心人物,其传单独成篇,置于魏国君主曹丕、曹叡二传之间。此体例体现陈寿对蜀汉政权历史地位的客观评价。
二、不同版本卷数差异与识别方法
古籍影印本检索
《武英殿聚珍仿宋本》采用双行夹注形式,卷五十四标注"孔明传"明确标题
《中华书局点校本》目录页设有"五十四 诸葛亮传"醒目标识
检索技巧:优先查看封面版权页版本信息,重点核对目录页标题层级
电子版定位技巧
古籍数据库(如《中国基本古籍库》)支持关键词搜索,输入"孔明"可快速定位
电子书搜索栏输入"诸葛亮传"并限定书名范围,精确匹配率达92%
注意:网络非正规版本可能存在目录错乱,需以权威出版社版本为准
三、常见误区与避坑指南
卷数混淆案例
部分读者误将《三国志·蜀书》总目录视为单传目录
网络文章标题"诸葛亮传在第五卷"实为《三国演义》回目混淆
解决方案:对照权威版本封底版权信息进行双重验证
跨版本转换公式
古籍简体版较繁体版卷数缩减约1/3,计算公式:原卷数÷2.5≈新卷数
例:明刻本卷五十四对应简体版卷22(含目录页)
四、学术研究中的深度应用
关联传纪交叉验证
孔明传与《关羽传》(卷三十九)、《张飞传》(卷四十)存在战略决策呼应
通过对比"出师表"原文与传文,可追溯陈寿史料取舍标准
版本校勘实践
对比裴松之注本与今本差异,发现"六出祁山"记载新增12处
利用《三国志集解》补遗功能,补充缺失的"木牛流马"技术细节
五、现代数字化检索工具
专业数据库推荐
国家图书馆《三国志》专题库:提供卷数定位+全文检索+校勘对比功能
古籍资源平台"孔网":支持按"蜀书"分类筛选,精准定位传文
移动端快速查询
使用"古籍通"APP扫描书页二维码,自动跳转至对应电子版
微信读书"书名+卷数"检索语法:输入"三国志·诸葛亮传卷54"直达
【观点汇总】
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卷数定位需综合版本特征、检索工具与学术规范:古籍实体本以封面版权页+目录页双重验证为基准,电子版应优先选择权威数据库;学术研究需注意版本校勘与传纪关联分析;现代检索技术可大幅提升定位效率。该传作为研究诸葛亮的原始文献,其卷数准确对应着对"隆中对""六出祁山"等核心事件的史料溯源。
【相关问答】
古籍简体版与繁体版卷数差异如何计算?
答:按原卷数÷2.5估算,但需注意部分版本调整目录页数。
如何确认电子版《三国志》的权威性?
答:优先选择中华书局、国家图书馆等机构出版的数字资源。
诸葛亮传与其他蜀汉群臣传有何区别?
答:独立成篇含1.3万字,其他传平均不足5000字。
裴松之注本与今本在卷数上是否一致?
答:注本将传文与注释分卷,传文仍位于原卷54。
网络流传的"诸葛亮传在第五卷"可信吗?
答:实为《三国演义》回目混淆,需区分正史与小说。